为啥现在孩子吃好喝好却更难管? 人性真相: 谁都喜欢沉迷低级快乐
快三大小单双app下载
快三大小单双app下载

新闻动态

为啥现在孩子吃好喝好却更难管? 人性真相: 谁都喜欢沉迷低级快乐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人性是什么?

兰妈见过很多不同的答案,唯独对“人性就是谁都喜欢沉迷低级快乐”这句话记忆犹新

有位妈妈,从小对女儿管教严厉,就为了孩子能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成长习惯

可孩子大了之后,偏偏就喜欢“不管着她,事事还满足她”的爷爷奶奶

因为爷爷奶奶给她买路边摊的烧烤、奶茶,女孩就天天对爷爷奶奶又是亲又是抱地喜爱得不行

因为爷爷奶奶给她玩手机,又不会催着她写作业、盯着她复习功课,她索性就搬到奶奶的房间睡觉

妈妈清楚女儿的那些小聪明,直接拒绝,并要求女儿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卧室

奶奶听了不乐意,总觉得妈妈是见不得她们奶孙关系好,再加上孩子也不愿意亲近她这个妈妈,回家后就躲到奶奶房间里图清静,妈妈渐渐地放弃了

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,她对女儿的生活、习惯、乃至每天上学的事情都充耳不闻,孩子不想写作业就不写,孩子想玩手机就玩手机,孩子喜欢让奶奶管她,那她这个妈妈就彻底退出

结果呢,妈妈出去不到半个月,奶奶就打电话喊她回家

原因是孩子不听话,只要有一件事没满足就张牙舞爪地当众说奶奶虐待她的话,再加上长期玩手机的原因,眼睛近视、成绩下降、就连学校老师都放弃管教了…

于是,当奶奶体验到“管孩子就是得罪人”的事儿后,就连忙催着妈妈回家,希望妈妈继续当那个管孩子的“坏人”

事实上,并不是管了孩子就是“坏人”,而是人性的真相就是:喜欢沉迷低级快乐

作为家长,如果你真的放手不管了,你会发现孩子的天性就是怕苦怕累怕学习,永远不懂得满足知足,还总是又懒又馋又贪玩…

而管教的本身是约束、是改变,这些对于孩子的天性来说就形成了对抗局面的劲敌关系

想要彻底摆脱和孩子的劲敌关系,那了解孩子的天性,然后再结合天性去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就行了

比如,以下几个方法,就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有效脱离劲敌的身份束缚:

01

做一个啥都“哇~”的父母

和孩子搞好关系的一个有效措施:先做一个有趣的父母

这是一个特别有创意、也特别有育儿效果的沟通策略

儿时的一个玩伴,小时候就是一个幽默风趣、乐观开朗的性格,和她在一起总是能给人一种特别开心放松的感觉

而十多年过去了,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,再次见面时,她居然成了当初姐妹团里混的最好、也幸福的那一个

我问她:“现在大环境那么差,挣钱都那么辛苦,你们怎么一点都没受到影响呢”

她告诉我:“你都说了是大环境下的结果,我们这等芸芸众生里的一角,怎么会特殊呢?有的只不过是心态不同罢了,我和我丈夫的观念就是:天塌下来、自有长的撑住,怕什么呢”

我又问她:“现在养孩子真的是太难了,光是辅导个作业就能把人气的半死,这种糟糕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呀”

没想到,她又告诉我:“有什么好愁的,孩子只是做错了题,又不是做错了人,多放松自己,成为一个有趣的父母,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、包括孩子都没有那么让人忧心了”

确实如此,当我回家后带着“放松”的心情再去看待孩子时,孩子明明只是坐在学习桌前,我就表现出特别惊讶的表情,然后对她说:“哇~你今天的表现也太棒了,竟然自己开始主动写作业了”

结果,往后的连续几天,女儿都在没有任何催促的情况下主动开始写作业了

这就是所谓的心态决定情绪,情绪又决定了我们和孩子的相处质量,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点,那就成为一个把“哇~”挂在嘴边的有趣父母吧

夸夸孩子,也表示出对孩子事情的好奇程度,原本平平无奇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

02

做一个“恩威并施”的家长

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合格的,那兰妈的答案是:有管,有教,也有罚

做好这一点,才算是真正实现了“恩威并施”四个字

认识一个妈妈,一直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

可在三代同堂的生活模式下,育儿过程无疑是又增添了不少难度

就拿女儿天天要零花钱来说

妈妈的原则就是“要钱可以,但必须要说清楚买的是什么,买那件东西的意义又在哪里”

孩子嫌烦,也担心会被妈妈批评,每次都会背着妈妈偷偷问奶奶要

奶奶呢,只要是孩子开口了,基本上就是有求必应,孩子当然也喜欢这样的移动提款机

为了在奶奶那里得到更多好处,天天也想尽办法去讨好奶奶,不是吃饭的时候夹菜,就是睡觉的时候非要找奶奶,特意突出对奶奶的喜爱与特殊

终于,一次次故意躲着妈妈、避着妈妈的行为对比下,妈妈伤透了心,开始摆烂不管孩子了

可当妈妈把孩子正式交给奶奶照顾不到一个星期时,奶奶就直呼“招架不住了”

为什么呢?因为孩子的本性就是“一次没满足就忘记你之前的所有好”,为了达到目的,甚至还会做出很多极端的事情、说出很多过分的话

所以,管不是控制,是守护边界;教不止说教,是示范引导;罚不是发泄,是承担后果

而一个父母对孩子合格的爱,也应该是藏在“刚柔并济”里的恩威并施,我们爱孩子,但不会没有底线的爱,我们尊重孩子,但也不会满足孩子的所有无理要求

因为没有规矩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失控,没有温度的严苛只会让孩子疏离,也只有让孩子能感受到爱的同时,也清楚什么是边界和底线,才能懂得真正做一个为自己负责的好孩子

那我们家长要做的,就应该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
•第一,养成好习惯,包括早睡早起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、家里的事情主动做

•第二,建立家庭规则,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,会议内容以轮班的方式排列,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成为掌舵人

•第三,家庭责任分配,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,摆清自己的位置,再建立比赛完成制度,激发人性的挑战欲

•第四:把孩子当成合作伙伴,有事一起商量,并提前打好预防针:不要随便抱怨、也不要动不动就玻璃心

03

做一个“舍得用孩子”的家长

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,如果孩子在家里连简单的扫地、洗碗等家务活儿从来都没干过,那将来到了社会上真的能过上高质量生活吗

也许很多人说,有钱就行了,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叫事

可我们不过是普通父母里芸芸众生的一角,孩子将来也不过是睁开眼就要开启牛马生活的普通人,也许他会挣很多的钱,但“金山银山总有坐吃山空”的那一天

有个亲戚,有一儿一女,儿女都各自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后,原本以为老两口就可以功成身退,拿着手里的积蓄颐养天年了

可结果呢,从小把女儿捧在手心里疼爱的他们,以前舍不得孩子扫地洗碗,后来嫁人之后还是不管扫地、也不管洗碗

别人一问,给出的理由就是:我不会

如果婆婆不在家,那就回娘家蹭饭吃,实在不行了就直接点外卖,一双芊芊玉手也在精致的美甲手衬托下,看起来根本就是金枝玉叶的味道,手机都拿不起来,哪里又像是能干活的样子呢

再后来,年轻人直观当前快乐的生活模式,也导致小夫妻在外面欠下了不少的外债

刚开始的时候在父母面前叫穷,父母三天两头地拿钱补贴,后来就是直接伸手借钱花,考虑到孩子是真的困难,父母也把手里的养老钱都放在了女儿女婿手里

结果,等到老两口手里没钱,日子也过得拮据时却始终说不出“要钱”的话,女儿女婿呢,还是标准的每年换新手机,动不动就下馆子、出去玩儿,在他们的眼里花钱也真的跟花树叶一样简单

事实上,这就是父母过度宠溺后的结果,以前没有做的事情,并不会因为长大就“自动会了”,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,长大后也根本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

不想孩子长大后连基本的生活技能、未来规划能力都没有,那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“舍得”用他们

哪怕是帮忙扫扫地、做饭的时候摘菜,饭后帮忙洗一只碗,只要孩子参与进去了,就能产生劳作之后的成就感

而这份成就感,又是能改变孩子认知、三观、还有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内驱动力

04

做一个“懂得欣赏孩子”的家长

听过这样一段特别暖人心的育儿声音:

“我爱我的孩子,无论他怎样,我都无条件地爱他,希望他好、也希望他开心快乐,别人的孩子再优秀,跟我毫无关系,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也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比较,最重要的是好好珍惜眼前的孩子,带给他最真挚的爱”

是呀,一个被爱、被珍惜的孩子,小时候都是幸福的,长大后又怎么会例外呢

可如果反过来,孩子小时候总是被批评责骂,那长期的自我怀疑、和负面能量下,孩子的好心情、好心态又从哪里来呢

有一个网友,曾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

他说:

“记得是09年,刚过了年,大概是大年初五、初六的样子吧,除夕没赶上吃团年饭,我就赶在新年初回家陪陪父母,可老爸老妈呢,看到我回家后,第一反应就是把我拉到田里给小麦上肥料”

“当时的情况,就是借助一个小机器批量施肥,老爸在前面拉着,我在后面推着,而最难的就是机器上有个漏斗,肥料用完了需要再继续添加,但这个添加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,有些是拿个破碗啥的舀肥料再到进去,有的把碗口朝自己的方向倒进去,还有的是相反方向,总之肥料倒进去还不洒,就行了”

“经验不足的我,当时是碗底朝我的方向倒进去,虽然没有洒出来,但还是被父亲一阵说教,语气严厉再加上表情训诫那种指责我:那样不就洒出来了吗?你怎么不动动脑子,唉,干啥啥不行”

“后来,实在是受不了老爸的批评唠叨、还有把过去事情翻过来不停贬低的行为,让我更加来气了,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:带上行李马上回去上班,以后都不想再回来了…”

看得出,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,基本上就在于信任、和欣赏两方面

哪怕你的孩子并没有那么优秀,但你的每一句信任和鼓励,都会为孩子开辟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

哪怕你的孩子只努力了一点点,可如果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瞧他,那他就能使出比之前强大好几倍的力量

这就是信任和欣赏的力量,多用在孩子身上,可比满足、尊重、和包容等育儿方式都要有教育意义